2、版本及版本源流
2.1 宋本
宋本《经效产宝》均已亡佚,只能从一些书目文献找到记载。据日本小岛氏《宝素堂藏书目录·内经经方第九妇人产乳》记载:《经效产宝》三卷,一册。宋椠。白敏中家藏善本。昝殷。
《多纪元坚献医学馆书目录》记载:《经效产宝》三卷。宋板,一册。
日本森立之《经籍访古志·卷八医家类妇人》记载:《经效产宝》三卷。宋椠本。存诚室藏。首二页旧人补抄。唐节度随军昝殷撰集。每半板高六寸一分,幅四寸二分。十二行,行十八字。是书不记刊行年月。检其板式,为南宋本无疑。殷署名次有“相国白敏中家藏善本”一行。《医方类聚》所引题目无“经效”二字,文字颇有异同,而此为劣。然从来未见传本,亦是稀世之珍,固不得不兼存也。
清代江标《宋元本行格表·卷下十二行之属》记载:宋本《经效产宝》。行十八字。三卷。(引自《访古志》)
《留真谱新编·第七医部》记载:《经效产宝》。节度随军昝殷撰集。相国白敏中家藏善本。注,半页十一行。
2.2 日本仿北宋本
清代叶德辉《邮园读书志·卷六子部》记载:《经效产宝》三卷,《续编》一卷。日本仿北宋刻本。每卷大题后次行题“节度随军昝殷撰”,三行题“相国白敏中家藏善本”,《续编》无此两行。小黑口版,每半叶十一行,行十八字。冈西为人注:“按光绪七年凌德序云:婺源张金城近购得日本所刻唐节度随军昝殷撰集《经效产宝》书版,随以印本示余。余读其书,凡上中下三卷,后附《续编》一卷,书中‘薯蓣’作‘薯药’,避唐讳而不避宋讳云云。今按张氏所得,疑则此书版,而光绪七年本所从刻者也欤?”
能够看出《经效产宝》至少有北宋本和南宋本,以及日本仿北宋本,但均未曾得见,为笔者根据《宋以前医籍考》和《历代史志书目著录医籍汇考》内容整理。观清光绪七年归安凌氏刻本,版式与《邮园读书志》记载的日本仿北宋本一致,也许张金城所购即是此日本仿北宋刻本。
2.3 国内现存版本
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经效产宝》有清光绪三年丁丑(1877年)影宋刻本,此版本其他书籍未见记载,经考察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图书馆均无此版本;而两图书馆所藏均为光绪七年归安凌氏刻本。
国内较为常见的是清光绪七年辛巳(1881年)归安凌氏刻本。据归安凌氏序,婺源张金城购得日本所刻唐节度使随军昝殷撰集《经效产宝》书版,此书才得以出版。此版本正文卷下末尾“产后乳汁自出方论第四十一(凡三道)”只有一方一法,且所存的一方无煎服法,另外后面尚缺少一方。续编濮阳李师圣、郭稽中论下记有“二十一证、方十六道”,在九页、十页原版本为空白,所缺内容为第十二论麻仁丸末尾部分,第十三论全部,十四论仅存煎服法。
清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年)《经效产宝》再次印行,此次书商为了弥补缺页将光绪七年的书版进行剐改,续编濮阳李师圣、郭稽中论下记的方证数改为“十九证、方十六道”,同时将十五论到二十一论依次改为十三论到十九论。另外正文卷下末尾缺失的煎服法和一方也补全。195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该书,即是以此作为印本。
1936年曹炳章刊印的《中国医学大成》中选有《经效产宝》一书,以清光绪七年归安凌氏刻本为底本,其《续编》中原缺的部分从《产育宝庆集方》抄补,以成完书。但是清光绪七年归安凌氏刻本正文卷下末尾缺失的部分没有补齐。另外归安凌氏刻本中不通顺以及明显错误之处,曹炳章先生也一一进行订正。
2.4 《经效产宝》版本源流
自昝殷献书起,《经效产宝》开始流传,957年周颋作序并刻板,本文称为周颋序刻本,其后出现了有后人增补续编的北宋本和无续编的南宋本。北宋本传入日本后,产生了日本仿北宋刻板,婺源张金城购得此仿北宋本《经效产宝》后,该书在国内再次流传。首先是光绪七年的归安凌氏刻本,由于该书原版有缺,光绪十四年书商对此版本进行剐改重新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55年影印出版的《经效产宝》就是用此剐改本为印本。期间曹炳章先生出版的《中国医学大成》本《经效产宝》是以光绪七年的归安凌氏刻本为底本。另外在朝鲜的《医方类聚》中保存了大量的《经效产宝》的文字,其内容与北宋本和南宋本都有出入,而且内容更全面,因此无法准确判断其来源,也许流入朝鲜的是更早期的传本。日本人曾经对《医方类聚》所引用的《经效产宝》内容进行辑佚,形成《经效产宝》辑佚本。
3、《经效产宝》的内容 |